生活用纸的全线降价,这样的事情是怎样发生的?

来源:本站作者:developer时间:2013年09月16日
  作为日常必需品,一直以来被认为生活用纸是行情极其坚挺的消费品。然而由于国际整体经济衰退,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,在选择产品之时,消费者更倾向于推迟购买行为、减少购买量,或是退而求其次选择更便宜的产品,同时,消费者利用促销机会的倾向变得更大。鉴于此,众多品牌告别了“20”“30”时代,打着促销的旗帜,集体进入“1X”俱乐部,一场以价格战为“前沿战场”的市场争夺战开始愈演愈烈。
  作为日常必需品,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行情极其坚挺的消费品。然而由于国际整体经济衰退,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,在选择产品之时,消费者更倾向于推迟购买行为、减少购买量,或是退而求其次选择更便宜的产品,同时,消费者利用促销机会的倾向变得更大。鉴于此,众多品牌告别了“20”“30”时代,打着促销的旗帜,集体进入“1X”俱乐部,一场以价格战为“前沿战场”的市场争夺战开始愈演愈烈。
  去年11月,中国纸业网制作了以为主题的专题《抢滩登陆与开疆辟土》,我在专题导语中写道“经过两年爆发式发展之后,逐渐形成较为明朗的行业演化:过去低端杂牌和高端品牌同享行业高增长的时期一去不复返,行业增速的蛋糕将主要被高端品牌瓜分。中国市场作为新生力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,仍是各方抢夺的焦点,“各路诸侯”对市场的热情不减,计划投产的项目也有增无减。新增产能难以完全消化,大品牌似乎达成默契:让中小企业在过剩的产能中率先出局。纸企们对市场的第一轮抢滩登陆之后,究竟如何开疆辟土、立于不败,正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。”
  三个季度之后,持续低迷的造纸工业仍在谷底艰难调整,市场却更加风起云涌,随着前期新增的产能被投入市场,企业们的扩张缓慢减速。“行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之下”这句话已经在不同的场合,被不同的业内人士多次提及。
  虽然我国人均消费量与我国的经济增速之间仍然存在差距,相比国外成熟的市场,我国在领域仍然存在市场空间,在造纸行业的低潮期,相比其他纸种,的日子还算好过。但是,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,在人均消费量与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,前期的高速增长必定要过渡到中后期的低速增长,甚至出现停滞和反复。种种迹象表明,国内市场已经走出初期的高速发展阶段。
  于是,各厂商之间不可避免的遭遇了正面交锋,竞争的加剧最直观地反映在了产品的价格上,2013年上半年以来,集体“放价”。在这次降价大军中,不仅仅包括二三线品牌,诸多一线的大品牌也加入其中,这在前些年是非常罕见的。
  降价除了各大厂商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原因之外,从去年年底开始纸浆进口价格持续走低,累计降幅达15%左右,这给了生产企业降价的底气。此外,夏季是传统的消费淡季,企业选择低价促销以降低成品库存,进而回笼资金也是原因之一。
  当下的市场颇有几分“乱世争雄”的味道,各路英豪各施所长,伺机而动,哪怕对任何一点细微的市场变化都非常敏感。新项目和扩大产能项目需更加谨慎,要量力而行。正如《消费日报》中国纸业专刊主编丁洋所说,在这样的时期,企业要转换思路,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,维护好自己的市场。